信访专题研讨到佛山调研


分类:

作者:

来源:

佛山日报

发布时间:

2016-11-09

    近日,全省地市以上信访局长专题研讨班到禅城、南海调研,走访了紫南村、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等多个禅城城市治理项目,并关注南海“三资”监管平台建设进展。

    “三资”监管平台对症下药

    南海自2010年率先建成“三资”监管平台以来,推动南海农村”三资“管理交易阳光化、透明化和规范化,全区涉及农村“三资”信访大幅度下降。而该平台的成功建立也是源于政府从信访问题中抓“病根”、下对药。

    从2010开始,南海区率先建立起集体资产管理交易、集体经济财务监管和股权管理交易“三平台”,推动全区集体经济运行实现“统一平台、管理动态、交易阳光、监控实时、信息共享”。据统计,2011年至2015年,南海全区涉农信访同比分别下降19%、53%、15%、12%和10%。

    “只有重视信访部门反映出来的问题,特别是对引起信访的原因要追根溯源,才能对症下药。”市委常委、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,发挥好信访部门客观反映施政问题的功能,既是为民解决问题,也起到督促政府部门的作用。

    省委副秘书长、省信访局局长林耀明坦言,在目前全省范围内的信访问题中,涉农信访问题占据80%,主要原因是农村“三资”监管不到位,而目前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和监管也存在缺陷。南海通过运用公平、公开、透明的”三资”交易和监管模式,推动了基层经济效益和和谐治理的双赢,经验值得学习。

    紫南治理工作有借鉴意义

    清水绕村,绿树红花,位于南庄镇的紫南村经过九载蜕变,已从上访村、问题村转变为先进村、全国十佳小康村。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介绍,经过产业、城市、制度三大规划,紫南全村经济收入翻8倍,村民人均分红翻了11倍,如今再向仁善紫南的文化规划迈进。

    林耀明表示,好的村委会领导班子、好的制度约束、以规划引导规范发展、化解外来人口与本地村民的矛盾,是紫南治理工作的四大亮点。这次调研特意选择紫南,是因为紫南的治理是由乱而治的缩影,对信访工作很有启发,对各地化解基层矛盾有借鉴意义。

    信访工作还需网格化、精细化管理。在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,互联网与社会综合治理的融合应用博得研讨班一行的称赞。利用该平台,禅城区整合各方资源,社会治理达到秒级应对,并能实现舆情监控等功能。林耀明认为,这体现了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融合,各类资源因此得到整合,从而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
    岭南天地旧城改造项目占地近千亩,1万多户近3万人1年内就完成征迁,且信访量基本为零,这样的成绩单引起参观人员的极大兴趣。总结禅城经验,林耀明认为,除了片区科学规划、补偿标准明晰外,政府的解释宣传工作必须到位、细致,才能取信于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