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州区政府三资监管成效建设


分类:

作者:

来源:

通州区人民政府网站

发布时间:

2016-07-26

    近日,区人大常委会召开2016年第7次主任会议,听取了区政府关于通州区“三资”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情况的汇报。

   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君,常务副主任罗明光,副主任宋京璋、刘汝林、刘卉、张晓燕出席会议。

    农村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(简称“三资”)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,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。

    会上,区经管站汇报了通州区“三资”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情况。

    通州区辖11个乡镇478个行政村,随着农村改革和各项政策的落实,全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。到2015年底,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达到514.5亿元,农村总收入实现277亿元,农村人均劳动所得21624元,农村经济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。

    自2002年实行“村账托管”以来,通州先后制定出台了《通州区村级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办法》、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》、《关于规范村级经济合同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十条规定》、《通州区村级经济事项招投标管理办法》等制度办法,较好地实现了对全区集体组织“三资”的有效管理。

   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,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推进,在制度办法执行过程中,村级经济活动出现了不同利益驱使不按照规范开展工作的现象,如经济合同不规范、虚假发票、“小金库”等,同时,乡镇监管工作也存在人员缺乏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、监管不到位等问题。

    对此,通州紧扣加强基层反腐倡廉主题,以现代信息化手段为载体,设计开发了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信息系统。

    系统涵盖了村基本情况、政策法规、财务管理、合同管理、合同组织建设、集体资产审计、其他经济事项、重大经济事项、实时监控、领导管理10个模块,囊括了“三资”全部事项及所有经济活动,实时监测农村集体各类资金、资产、资源的数量、价值、用途和经济合同当事人、合同期限、金额等近300个指标,改变了过去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各项工作“分头分管”方式,实现了对农村资金、资产、资源的整体监管,有效解决了监管难度大、效率低、不规范等问题,初步实现了组织网络化、家底透明化、档案动态化、运行程序化、监督多元化的管理模式,有效解决了以往农村经济实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。

    数据显示,通州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信息系统自2015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,全区共监管大额资金使用14982笔,金额155亿元,否决不合理资金使用765笔,金额8.4亿元;监管资产处置188笔,否决不合理资产处置10笔;监管经济合同签订1950份,否决不合理经济合同259份。

    听取汇报后,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君对全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。针对下一步工作,李玉君要求,要继续加大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系统的科技和网络建设,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,提升农民在村级经济活动和新农村建设过程的中的参与度。

    会上,与会人员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   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。